05
2024
-
08
肝纤维化食蟹猴模型产品标准规范
肝纤维化食蟹猴模型产品标准规范
1 肝纤维化的概念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特别是胶原)过度沉积。临床表现为:(1)疲乏无力,为早期常见症状之一;(2)食欲减退,有时伴恶心,呕吐;(3)慢性消化不良症状,腹胀气,便秘或腹泻,肝区隐痛等;(4)蜘蛛痣、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和粘膜有紫斑或出血点。肝纤维化患者病理呈现肝细胞脂肪变性,主要分布在小叶中央区,进一步发展呈弥漫分布。
2 CCL4、高脂饲料联合诱导肝纤维化的机制
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的原理属于氧化应激反应,机制是四氯化碳在肝脏内代谢生成三氯甲基自由基,产生的自由基读发脂质过氧化反应,生成的过氧化物包括丙二醛醉和4-羟基壬烯酸,它们以线粒体为靶点,破坏线粒体膜结构,从而损伤肝细胞膜,激活肝星状细胞释放I型胶原酶和IV型胶原酶,促进激活肝星状细胞增生,导致肝纤维化。
而高脂饲料则通过提供高脂肪含量的饮食,增加了肝脏的脂肪负担,能导致脂肪代谢紊乱和脂肪沉积。这种额外的压力可能加剧肝脏的损伤,促进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
因此,当CCL4与高脂饲料联合使用时,它们共同作用,加剧了肝脏的损伤和炎症反应,促进了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
3 模型构建流程
4 成模时间
经过CCL4及高脂饲料联合诱导后26周可成模。
5 成模标准
5.1 血生化指标
CCL4及高脂饲料联合诱导造模26周后,根据动物肝功能指标分析评估肝纤维化模型,验证CCL4及高脂饲料联合诱导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后,动物出现肝脏等功能异常。
注:“*”代表与0 week比较,0.01<*P<0.05;**P<0.01。
图1:酒精诱导造模后动物肝功能指标变化。动物在造模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均显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