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5
-
10
两项食蟹猴关键技术团体标准在桂发布,助力生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10月9日,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的“2025年世界标准日宣传活动暨广西第二届高质量团体标准科学技术奖励及学术交流大会”上,由广西实验动物学会提出、华仁济瀛作为第一起草单位主导起草的两项团体标准——《实验动物 食蟹猴适应性训练规范》与《自发性动物模型 实验食蟹猴脂肪肝筛选技术规范》正式发布实施。

▲大会现场
10月9日,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的“2025年世界标准日宣传活动暨广西第二届高质量团体标准科学技术奖励及学术交流大会”上,由广西实验动物学会提出、华仁济瀛作为第一起草单位主导起草的两项团体标准——《实验动物 食蟹猴适应性训练规范》与《自发性动物模型 实验食蟹猴脂肪肝筛选技术规范》正式发布实施。此举标志着我国在实验动物标准化、专业化管理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将为生物医药研发提供更为精准、可靠的技术支撑。

▲原创性高质量团体标准发布
破解行业痛点,双标填补国内空白
当前我国生物医药研发高速发展,食蟹猴作为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达93%的关键实验动物,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代谢疾病研究中不可或缺。然而长期以来,实验猴从群养环境转入实验室单笼环境时易产生严重应激反应,导致实验数据不稳定;同时,自发性疾病模型筛选缺乏统一标准,影响了疾病研究的效果。
此次通过的两项标准直击行业痛点,《实验动物 食蟹猴适应性训练规范》首创了环境适应→笼内保定→猴椅静坐→操作脱敏的渐进式训练法,提高在试验过程中动物的配合程度,确保动物的福利保障以及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以食蟹猴为实验动物的药物早期研究提供保障,引导临床前合同研发企业、研发机构、国家重大项目等更多更好地落地广西,为实现全面产业化优势和技术科研能力优势打好基础。

▲笼内保定

▲猴椅静坐
《自发性动物模型 实验食蟹猴脂肪肝筛选技术规范》 创新提出自发性疾病模型动物精准筛查策略,结合BMI体况评分、便携式B超、血液标志物检测与组织病理学四级诊断体系,将模型筛选效率大幅提升,避免无效动物损耗,为疾病病理研究和药物临床前研究提供更多符合要求的动物模型。

▲抽血进行血液标志物检测
技术突破彰显广西特色
广西拥有全国40%的食蟹猴存栏量,此次标准深度融合本地实践。
训练标准首创人猴亲和度评分体系,通过食物奖励机制建立人猴信任关系,使食蟹猴生理生化指标以及采血操作时间等大幅降低;模型筛选标准首次明确以≥7岁中老年猴为核心筛查对象,利用广西猴群老龄化优势,为全球3.1亿脂肪肝患者研究提供高仿真模型。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两项标准获得专家评审组高度评价:“首次实现从动物福利保障到疾病模型构建的全链条标准化,为全国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应用树立标杆。”
标准实施后,将直接服务于广西在建的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资源库,吸引更多创新药企、CRO机构落地,推动形成“实验动物标准化—模型研发—新药创制”的产业生态链。
团体标准名称
《实验动物 食蟹猴适应性训练规范》:广西实验动物学会提出,广西华仁济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广西桂科院华仁济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科学院共同起草。
《自发性动物模型 实验食蟹猴脂肪肝筛选技术规范》:广西实验动物学会提出,广西华仁济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南宁海关技术中心、广西桂科院华仁济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起草。